请键入关键词:
首页 |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专题聚焦
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建队60周年
文明创建
党纪教育
创先争优·先进典型专...
政事协同联动 服务自然资
地质一队开展“三八”妇女
地质一队党委理论学习中心
党建促业务,结对谋发展
我队召开全面从严治党工作
党建业务深度融合 服务人
地质一队认真学习传达省局
地质一队领导班子召开20
市科技局、雨花台区科协及
雨花台区委常委、宣传部部
专题聚焦
> 专题聚焦 > 文明创建
【文明讲堂】弘扬优良家风 建设文明乡风
来源:江苏省地质局第一地质大队 发布时间:2025-03-10 15:04:10 字体:【】【】【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家风传承是抓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培育文明乡风”作出重要指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健全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基层治理中作用的机制”等重大部署,为弘扬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持续提升乡村文明素养提供了根本遵循。新征程上,从传统家训家规中汲取思想精华与道德滋养,以优良家风引领文明乡风,不仅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应有之义,更是推进移风易俗、建设和美乡村的重要一环。具体来看,可以在以下几方面着力。

弘扬孝悌忠信,树立孝老爱亲的文明乡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孝乃德之本。父慈子孝、兄友弟悌是人类最原初、最真切、最本真的情感,也是中国传统家庭和谐稳定、繁衍生息的关键。孔子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朱熹说:“孝弟者,天之所以命我,而不能不然之事也。”这表明儒家思想家始终把孝悌之道视为其他一切伦理道德的基础,视为上可治国、下可齐家的天理法则。千百年来,孝悌一直是中华传统家庭伦理的重要内容,许多古代家训都非常强调孝亲敬长的重要性。中华孝道借助民间故事、歌诀等得以广为传播,融入百姓生活。当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更应大力弘扬孝悌忠信,充分发挥孝顺家风的教化作用。要汲取孝悌忠信的价值精髓,通过整理本地留存的家训族规、谱牒碑刻、楹联匾额等加强对孝文化的研究阐释,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要挖掘孝悌忠信的道德规范,将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的积极内容写入村规民约、化为日常习俗,不断丰富和发展敬老文化;要创新传承弘扬方式方法,以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培育孝心爱心,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嘉言懿行一代代传承下去。

弘扬俭约自守,树立勤俭节约的文明乡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掉。”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中华民族很早就认识到勤俭节约对于国运家道的正向作用,把吃苦耐劳、戒奢克俭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北宋司马光居丰行俭、在富能贫,他命儿子司马康牢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的古训,坚守以清白相承、以俭素为美的家风。明末清初朱柏庐以俭朴持家教育晚辈,留下了“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至理名言。过去物质匮乏、条件艰苦,需要勤俭节约;今天经济发展、生活富裕,同样需要勤俭节约。当前,有一些农村地区还存在天价彩礼“娶不起”等铺张浪费、盲目攀比的陈规陋习。破解这些问题,需要从历史文化的积存中发掘智慧。要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抵制迷信等专项治理行动,精心编选一批名言警句和家风故事,以标语、墙报、图册、微视频、公益广告等形式广泛宣传,营造移风易俗的良好氛围;要开展分众化、精准化普及宣传,针对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受众设置议题、创新形式,增强优秀传统家庭美德的感染力,努力使节约光荣、浪费可耻在农村蔚然成风。

弘扬讲信修睦,树立诚实守信的文明乡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同传承优秀农耕文化结合起来,同农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理念结合起来,弘扬敦亲睦邻、守望相助、诚信重礼的乡风民风。”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以诚待人、讲信修睦是立身处世之道,是人际交往之则。传统家训历来推崇诚信重礼、童叟无欺,反对言而无信、欺骗诡诈。曾子烹彘践诺、孟信不卖病牛、皇甫绩守信求责等家教典故都展现了中华传统家风文化守诚信、崇正义的鲜明特色。当前,拜金主义等错误观念在部分乡村依然存在,制假售假等恶性案件也时有发生,严重损害农民合法权益。要将诚信家风融入教育体系,从娃娃抓起,从各级各类学校抓起,从每个教育环节抓起,构建既凸显乡土特色又反映时代需求的课程体系与教材体系;要将诚信家风融入文艺创作,善于从中华传统家风文化中凝练主题、获取灵感,把守信重诺的优良品德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要将诚信家风融入生产生活,特别是利用节庆活动和仪式典礼,广泛开展诚信教育,引导村民感知诚信精神,继承信义文化。

(来源:中国文明网)


[关 闭]

单位概况   新闻中心   地质工作   党群工作   文化建设   职工风采   专题聚焦   下载中心   服务中心   队长信箱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1 江苏省地质局第一地质大队 版权所有
地 址:南京市雨花台区油坊桥贾东村105号  邮 编:210041
信息电话:025-52804162  传 真:025-52804162

苏ICP备06009160号 苏公网安备32010202010110号

中威承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