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相关情况。会议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安全生产水平稳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与“十二五”时期相比,“十三五”期间全国自然灾害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倒塌房屋数量和直接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下降37.6%、70.8%和38.9%。 会议介绍,《规划》是我国应急管理领域的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也是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国家重点专项规划。《规划》聚焦事故灾难和自然灾害两大类突发事件,提出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织密灾害事故的防控网络”等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并部署了五类17项重大工程,争取到2025年全国安全生产、综合防灾减灾形势趋稳向好,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全社会防范和应对处置灾害事故能力明显增强。针对近年来我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出现的短板和不足,《规划》提出,构建优化、协同、高效的灾害应对机制,提高灾害风险源头治理和监测预警水平,提升城乡防灾基础设施设防水平,增强抢大险、救大灾能力,强化基层能力建设,推动全社会广泛参与。 在防范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方面,《规划》提出,以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为基准,编制自然灾害风险和防治区划图。强化自然灾害风险区划与各级各类规划的衔接,加强超大特大城市治理中的风险防控,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将城市防灾减灾救灾基础设施用地需求纳入当地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并予以优先保障。充分利用物联网、工业互联网、遥感、视频识别、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技术提高灾害事故监测感知能力,优化自然灾害监测站网布局,完善综合风险预警制度,增强风险早期识别能力。 为提升自然灾害综合治理能力,《规划》强调,优化和拓展城市调蓄空间,增强公共设施应对风暴和地质灾害的能力,推进自然灾害高风险地区居民搬迁避让。提高重大设施设防水平,提升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海洋灾害、森林和草原火灾等自然灾害防御工程标准和重点基础设施设防标准。加强城市内涝治理。推进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工程治理,开展已建治理工程维护加固。开展重点岸段风暴潮漫滩漫堤联合预警,推进沿海地区海堤达标和避风锚地建设,构建沿海防潮防台减灾体系。防范海上溢油、危险化学品泄漏等重大环境风险,提升应对海洋自然灾害和突发环境事件能力。加快京津冀平原沉降综合防治和地质灾害安全管理。(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