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键入关键词:
首页 |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党群工作
组织建设
党建专栏
廉政建设
职工之家
青年之窗
离退休工作
人勤春早争朝夕 策马扬
岁末年初排隐患 全力以赴
地质一队“迎新春”系列文
我队开展春节前走访慰问活
地质一队组织召开退休老干
手持slam激光扫描技术
大寒里的温暖
我队召开警示教育大会
观摩学习促提升 塑造高
履行地质公益职能,助力城
党群工作
> 党群工作 > 党建专栏
在创新发展中展现新作为
来源:江苏省地质局第一地质大队 发布时间:2021-12-24 10:04:51 字体:【】【】【

江南天气好,冬景似春华。年初的局工作会议上,局党组书记、局长程知言对全年工作提出六项重点攻坚,实现六个高质量的任务要求。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一年来,地质一队聚焦创新发展、打造创新高地、勇攀创新高峰,在攻坚高端平台培育、实现科技创新高质量的年度考卷上,埋头实干、凝神闯关,交出一份可触可感、可望可期的答卷。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决定行动的高度。

“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发展理念,为全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围绕履行三大光荣使命,实现‘六个显著提升’”,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绘就的蓝图,为全队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具体目标。12月3日,程知言局长在地质一队调研时强调,要加强科技创新,增强科技供给,积极借用外力外智,打造核心竞争力。12月10日地质一队召开科技创新工作会议,全队再次明确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关键。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气、坚忍不拔的定力,面向地质科技创新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创新成果充分汇聚。




奋斗是行动的底色,决定行动的力度。

2021年,地质一队科技研发投入2800余万元,较去年增长55%,科技投入占年经营收入比值达到5.38%。“高新一队”“智慧一队”理念深入人心,全队风貌焕然一新,高质量发展的气场让人眼前一亮。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向科技创新要答案,于变局中开新局,共同培育出全队创新发展事业的“生态沃土”。

2021年,省级创新平台江苏省地质工程环境智能监控工程研究中心在地质一队揭牌。至此,两个省级中心、两个市局级中心、两个协同创新平台共六大创新平台,三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共同夯实出全队创新发展环境的“根深本固”。

2021年,地质一队“地铁盾构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控关键技术研究”成果,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全年5项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4个软件著作权,3篇SCI论文,共同凝结出全队创新发展成果的“枝繁叶茂”。

2021年,地质一队与东南大学联合申报的研究生工作站获省教育厅批准成立。同济大学、南京大学、河海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十余所院校和科研机构,共同成就出全队创新发展联盟的“绿树成荫”。

2021年,江苏土木工程大讲堂、江苏智慧岩土高峰论坛上都出现着地质一队的身影。钱七虎院士、朱合华院士、施斌教授、刘松玉教授、骆祖江教授等行业顶尖学者的专题授课,共同滋养出全队创新发展生态的“勃勃生机”。

……



心中有谱方能度势而动、脚下有土方能行稳致远。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地质创新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南京市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南京市滑坡地质灾害智能监测预警工程、句容市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预警项目,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平台科研技术成果得到有效转化,覆盖全南京市220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数据自动化更新,涉及两市32处地灾隐患点的全天候智能监测点布设,每天数十万条次的自动化数据采集,五年多来两千多个日夜的数据分析,这是一队人用智慧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坚实作为。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风险智慧管控平台、轨道交通自动监测预警平台、盾构智能掘进大数据平台,江苏省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信息管理系统,服务14个城市的70多条轨道交通线路,系统平台接入线路里程超过1000公里,实时采集900多台次盾构掘进数据,协助参建单位规避重大风险数十起,减少经济损失超10亿元,这是一队人用智慧聚焦民生安全的不懈努力。

南京市长江漫滩地面沉降自动化监测,自然资源部城市地下空间探测评价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全要素测试实验室,建成了包括4座分层标组、多条水准路线在内的监测网络;攻关城市地下空间全要素指标测试分析技术方法,建立相应测试分析方法技术标准与体系,这是一队人用智慧服务需求导向的探索实践。

实践证明,创新的成功在于顶层设计、中层担当、基层创新,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地质一队全体干部职工戮力同心、共同奋斗,让创新之火在这片方寸之地生生不息。



坚持是行动的姿态,决定行动的韧度。

当前,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碳达峰、碳中和”刚性约束日趋严格,经济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加速构建,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新期待更为多样,省属地勘单位体制改革进入关键时期——

这是前所未有的挑战,这是前所未有的机遇。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面对新问题新矛盾交织融汇新形势,面对破解难题、化解矛盾的新任务,全队坚持把新发展理念作为“指挥棒”“信号灯”,紧抓科技创新这个根本动力,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

“事业发展的动力源,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低附加值的粗放型地质转向高附加值的智慧型地质,是地质一队适应新形势的必然选择。通过创新,进一步激发地质工作的内生动力,延伸地质工作的服务领域,在创新中激发需求,从需求中发掘价值,使全队发展优势得以转化,让全队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焕发出来。”地质一队领导班子的笔下,创新画卷正在绘就。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创新之路不会一帆风顺,它是一条艰苦的“长征路”,是一条卓绝的“登山途”。但是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

地质人从不惧怕前行和攀登!

越是环境复杂多变、任务艰巨繁重,越要发扬敢试敢闯、敢拼敢干的精神,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奋楫扬帆、克难而进,有能有力推动地质一队披荆斩棘、勇攀高峰。(地质一队)


[关 闭]

单位概况   新闻中心   地质工作   党群工作   文化建设   职工风采   专题聚焦   下载中心   服务中心   队长信箱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1 江苏省地质局第一地质大队 版权所有
地 址:南京市雨花台区油坊桥贾东村105号  邮 编:210041
信息电话:025-52804162  传 真:025-52804162

苏ICP备06009160号 苏公网安备32010202010110号

中威承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