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键入关键词:
首页 |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专题聚焦
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建队60周年
文明创建
党纪教育
创先争优·先进典型专...
人勤春早争朝夕 策马扬
岁末年初排隐患 全力以赴
地质一队“迎新春”系列文
我队开展春节前走访慰问活
地质一队组织召开退休老干
手持slam激光扫描技术
大寒里的温暖
我队召开警示教育大会
观摩学习促提升 塑造高
履行地质公益职能,助力城
专题聚焦
> 专题聚焦 > 创先争优·先进典型专栏
立足地质 强化服务 当好公益性地质服务先行兵——刘刚
来源:江苏省地质局第一地质大队 发布时间:2019-03-18 00:00:00 字体:【】【】【

2018年是全队职工积极响应省局、一队各项工作部署,全面推进“智慧一队”“高新一队”“文化一队”三大工程及建设“强富美高”新一队的一年。地质环境监测中心作为地质一队大家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亦在2017年各项工作良好开局的基础上,继续砥砺前行、奋力进取,为地质工作事业部及全队的发展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地质环境监测中心成立于2017年,现有专业技术人员6人,根据部门职能定位,目前已初步形成以地质灾害应急地质环境保护等公益事业性地质服务工作为主,兼顾地质环境监测类等市场服务的部门产业格局。经过近两年的发展,中心主动担当,积极服务地方,获得了地方主管部门的认可,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通过部分市场项目的运行,亦创造了一定的经济价值,带动了队相关产业的发展。

下面本人将根据近年来对地质服务工作的认知,结合自己的思考做如下发言汇报。

一、公益性地质服务优先,担当社会责任

()立足地质,强化服务,巩固技术服务领域优势

局年度工作会议关于2019年工作部署中,第一条即提出要突出公益,强化服务的要求。地质环境监测中心作为南京市地质灾害应急地质环境保护技术中心日常工作主要承担部门,下一阶段将充分发扬“四特别”精神,并始终以坚持“应急有我,使命必达”的服务意识,争做地质灾害防治现场“逆行人”的工作态度,深耕厚植于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服务工作中。积极配合南京市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做好汛前排查、日常巡查、应急预案编制、应急调查处置、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演练等工作,主动为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出谋划策、排忧解难,并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成为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机构。在彰显公益属性、担当社会责任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我队在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的优势地位。

(二)坚持创新驱动,提升服务专业化水平

随着新时代信息化革命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正呈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态势。为适应新时代地质服务工作的要求,我们应进一步解放思想,改变传统工作思路,大力发展“互联网+地质”的新型服务模式。以南京应急中心强大地质服务能力为基础,进一步完善南京市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拟开发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报模块,充实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内容。

积极与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南京市气象局沟通,开展南京市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报研究,建立南京市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模型,完成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等级划分,最终实现通过早期自动收集降雨信息进行科学解算,划分出气象因素影响下地质灾害不同易发程度的分布区域,在信息管理系统中作出易发区云图,并将各易发区分布范围、高易发地质灾害点信息等及时发送至相关地质灾害防治人员及中心技术人员手机上,使得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人力、物力有限的条件下仍能做到有的放矢、重点突出。

地质灾害监测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手段,监测工作并不缺乏数据,而缺乏对数据的共享、分析和利用。基于猪头山典型滑坡的智能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为监测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方向引领和技术指导,后期应努力在南京市局的协调下,着力尝试开展南京市各地质灾害点监测数据统一向信息管理系统的上传工作,并对数据进行图表化处理和分析,以提升我中心技术人员对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判断的可靠度和专业化水平,同时为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提供可视化、网格化的应用平台。

二、拓展地质服务广度,主动适应新要求

(一)巩固传统地质灾害监测市场,实现自动化监测项目突破

地质环境监测中心经历两年的发展,目前在南京、镇江、无锡、苏州等地已相继开展多项地质灾害监测工作,中心工作人员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科学专业的服务水平获得了业主方的高度认可,为双方营造了融洽的合作关系。然而目前地质灾害监测从业单位较多,市场项目有限,竞争较为激烈,中心所有人员应进一步强化自身服务意识,做实做细各项监测服务工作,同时密切关注地质灾害监测行业新动态,主动积极切入相关项目,以争取赢得市场先机。

借力猪头山典型滑坡智能监测预警示范工程建设经验,大力推进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项目建设,积极切入南京市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力争在南京市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领域占得主导地位,并逐渐向周边城市项目形成辐射。

(二)多方联动,提高土壤污染调查与修复项目参与度

继大气、水、固废污染受到人类关注后,土壤环境保护和修复治理已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新焦点。要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环境污染问题,需要清洁的不仅是头顶上的天空,还有我们脚下的土地。我中心在土壤污染调查与修复工作方面起步较为滞后,且技术力量储备不足,目前仅依托中总成公司参与了黑墨营地块场地污染调查与修复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亦主要处于观摩、学习阶段。

为提升自身技术力量水平,以及在该类项目中的参与度,现阶段可从两方面着手。一要充分利用已开展项目契机及业务关系争取新项目,技术方面可选择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寻求技术支撑,最终通过项目全过程参与不断提升自身技术力量水平;二要充分联动左右,在科学核算、审慎选择的基础上与其他单位形成合作关系,以提升自身在该领域的参与度,避免被该行业边缘化。

(三)解放思想,拓宽地质服务新领域

在全省自然资源工作会议上,领导提出了把握新形势新要求、履行新职责的要求,指出要继续坚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

我中心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冲破现阶段仅从事地质灾害监测的狭隘认知,在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大融合的新形势下,与地质工作事业部相关部门共同探索地质服务的横向发展空间,为地质服务事业发展提供新动能。

2018年恰逢地质一队六十华诞,我队全体职工共同追忆往事、共享崇尚荣誉,展望未来、谋划发展新蓝图。此时、此地、此景,我们又齐聚一堂总结过去、部署未来,美好的愿景必将在我们新时代地质人的身上得以实现。地质环境监测中心为年轻化部门,技术力量及专业水平均有待进一步提升,面对地质服务工作高标准、严要求的新形势,还请各位领导及各部门继续对我们给予关注和支持,我们将继往开来、奋力进取,在建设“强富美高”新一队的征程中作出新的贡献!


[关 闭]

单位概况   新闻中心   地质工作   党群工作   文化建设   职工风采   专题聚焦   下载中心   服务中心   队长信箱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1 江苏省地质局第一地质大队 版权所有
地 址:南京市雨花台区油坊桥贾东村105号  邮 编:210041
信息电话:025-52804162  传 真:025-52804162

苏ICP备06009160号 苏公网安备32010202010110号

中威承建